Back to top

深入最禁忌的消化道之旅 (Kobo eBook)

深入最禁忌的消化道之旅 By 瑪莉.羅曲, Mary Roach, 黃靜雅 Cover Image
$11.00
Available Now

Description


美國最有趣的科普作家瑪莉.羅曲最膾炙人口的著作

《紐約時報》非文學暢銷書排行榜第二名,盤據非文學排行榜六週

我們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正眼瞧過自己身上的器官,

那是我們所擁有最珍貴、最神奇的東西。

等到出了什麼毛病,才會想起它們的存在。

—— 瑪莉.羅曲

有好幾個世紀,

消化道的英文就是「供給營養的運河」(alimentary canal)。

想像一下,你的晚餐正沿著一條靜謐蜿蜒的水道漂流,

這樣的畫面多麼宜人啊。

消化與排泄不再令人感覺不適或厭惡,

倒像是在萊茵河上巡遊般愜意。

消化系統深處蘊藏著豐富的傳奇故事

.充分咀嚼可以降低國債嗎?

.如果唾液充滿細菌,為什麼動物要舔自己的傷口?

.自殺炸彈客為什麼不把炸彈暗藏在直腸裡?

.為什麼胃不會把自己消化掉?

.脆脆的食物為什麼吃起來很「續嘴」?

.便祕會不會要人命?貓王是否死於便祕?

人們喜歡吃雞皮和豬皮,為什麼對吃鯨皮卻猶豫半天?

其實我們的菜單是由文化構成。

而文化對於替代品,一向不太留情。

要說完全咀嚼有什麼好處,

就是可以讓人吃東西的速度變慢。

如果有人想要甩掉一些體重,這是有幫助的。

人體是大型、會動的容器,

裡頭裝的正是我們最嫌惡的物質——鼻涕和唾液。

倘若這些物質留在自身範圍內,我們就不覺得噁心。

爽脆的食物有獨特的吸引力。

因為牙齒咬碎食物是一種破壞作用,

人們因而獲得樂趣,或減輕壓力。

要學會說這套「味語」裡的風味語言,

就如同聽管弦樂團演奏,

一開始你聽到的是整體的聲音,聽久了,

你就會聽出巴松管、雙簧管、弦樂等結構。

作者簡介

瑪莉.羅曲

瑪莉.羅曲是《華盛頓郵報》認證的美國最爆笑科普作家。

她曾寫過四本暢銷書:《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

《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活見鬼:靈魂與來世的科學實驗》,

以及《不過是具屍體》。

作品散見於《戶外》雜誌、《連線》雜誌、

《國家地理》雜誌、《紐約時報雜誌》,

以及其他出版刊物。她現居美國加州奧克蘭。

譯者簡介

黃靜雅

台南市人,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碩士(主修大氣環境),

著有《台灣天氣變變變》(合著),譯有《看雲趣》、

《觀念地球科學》(合譯)、《第六次大滅絕》、

《如果這樣,會怎樣?》、《薩克斯自傳》、

《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解密雙螺旋》等,

曾獲第八屆、第九屆吳大猷科普翻譯類佳作。

除了大氣科學專長,

也曾出版音樂專輯「看月娘」、「生活是一條歌」;

創作兒童音樂專輯「春天佇陀位」、「幸福的孩子愛唱歌」、

「最棒的就是你」等。

曾獲金曲獎傳統藝術類最佳作詞人獎、

入圍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2002年之後定居加拿大溫哥華,卻心繫台灣的一舉一動,

自稱是「用母親的眼睛與關懷萬物的心,

跨界地球大氣與原創音樂」的家庭主婦。